我省扎实推进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半岛游戏
栏目: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:2024-11-17 22:24:31

  半岛游戏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,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市(区)和全动健身模范县(市、区)创建工作。

  安徽省体育局高度重视全动健身模范市、县创建工作,第一时间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抽调人员,成立专班,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布置会议,在全省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,形成积极申报、奋力争先的创建氛围。制定《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市、全动健身模范县(市、区)创建工作方案》,明确创建目标、创建内容、工作安排及工作举措。

  经各地申报、安徽省体育局推荐,今年3月,国家体育总局审核同意,确定合肥市、蚌埠市、黄山市入围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市(区)创建名单,六安市舒城县、滁州市天长市、芜湖市湾沚区、阜阳市界首市、安庆市望江县、阜阳市太和县、马鞍山市含山县、宣城市宁国市、亳州市涡阳县、滁州市全椒县入围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县(市、区)创建名单。

  安徽省体育局从加大资金支持、突出项目安排、加强调研指导半岛游戏、完善考核奖励机制等方面着手,不断强化对创建市县体育工作支持力度。各创建市县深入实施“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”,健全群众赛事活动体系,加大“三大球”和冰雪项目推广普及力度,推进科学健身指导向基层延伸,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,发展和壮大基层体育社会组织,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丰富品牌赛事活动,激发群众健身热情,推动全民健身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,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
  自2024年3月,入围全国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名单以来,合肥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创建全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,积极探索场地设施建设,将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,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,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“动”起来,让“科创名城”更加活力四射。

  2024年 6月,合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广场舞比赛在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举行。

  坚实法治保障,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。11月1日,《合肥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例》实施,这是安徽省内第一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。《条例》聚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突出难题,为构建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重要法治保障。

  健全组织网络,打通健身服务“最后100米”。合肥市体育局于4月印发《合肥市社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方案》,探索成立自治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机制。在全市4个区和3个开发区挑选14个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较为成熟的社区,建设“和健身”社区科学健身指导俱乐部,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便捷、专业的健身服务。

  满足群众需求,打造全动健身新场景。8月8日,合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,来自市直机关和13个县(市、区)、开发区共14个代表团、近2万名各行各界运动爱好者参与。赛事活动因地制宜办在群众身边,与景区、街区、商圈融为一体,为市民群众参与运动开辟新场景,有效地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益。

  近年来,蚌埠市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立足“三个聚焦”,不断提升群众体育获得感、幸福感,积极助力体育强市建设。

  聚焦体育设施提升,夯实全民健身基础。2023年以来,建成健身步道90公里、体育公园4个、口袋体育公园22个、百姓健身房28个、小区全民健身示范点4个半岛游戏,全市1800个小区(村)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。其中,“靓淮河”健身步道沿淮河南北各30公里,成为市民健身的绿色步道、安全步道、舒心步道。

  聚焦多元化赛事体系,推进全动热潮。围绕“一线两源”,重点打造“幸福蚌埠·跑靓淮河”马拉松、“中国·蚌埠”城市定向公开赛、“一带一路”龙子湖国际龙舟赛,举办“石榴花开”怀远民间体育节等赛事活动,打造全民健身“市县多品”“一区一品”特色品牌。成功举办亚洲羽毛球明星巡回赛、中国-塞尔维亚篮球俱乐部争霸赛等高水平赛事20余项,开展“百姓场地百姓赛·快乐健身大擂台”融合社区运动会、“红红火火过大年”等赛事活动,形成“政府搭擂台,群众打擂台”的全民健身火热场面。

  聚焦科学健身指导服务,增添全民锻炼活力。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,强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,织密各类体育社会组织。完成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.4万余人、国民体质监测超1.9万人,现有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90多个。

  黄山市以创建全动健身模范市为契机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统筹推进全民健身、竞技体育、青少年体育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在“统”字上下功夫,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。复合利用空间资源,嵌入式建设口袋体育公园、社区百姓健身房;借力城市功能活力品质提升行动,推动城市步道系统互联互通;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“一场两门、早晚两开”。今年以来,已完成12个体育口袋公园建设,新建健身步道51.1公里,新建百姓健身房6个,全市新建或改扩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79个。

  在“新”字上求突破,打造快乐健身服务品牌。举办群众身边赛事,精心筹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、社区运动会等,策划覆盖各人群的赛事活动。开展群众身边培训,持续开展健身气功·八段锦推广普及,广泛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等。今年以来,已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280场,参与人数达24万。

  在“引”字上见实效,撬动社会力量助力体育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,引导社会资本在体育赛事、场馆服务、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设立体育社团发展引导资金和社团扶持资金,用好用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,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的积极性,并持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。今年以来,已成功举办大黄山国际生态汽车拉力赛等规模赛事活动110余场,带动食宿游购消费近3.2亿元。

  舒城县通过体育赛事搭建群体性休闲体育平台,以赛事“流量”增旅客“留量”、变消费“增量”,全面带动乡村振兴。“体育+文旅”让舒城焕新出彩。

  城乡体育均衡发展。舒城县城建有智慧体育公园、老体育中心、新体育中心3处全民健身运动场地,总占地面积800多亩。城区建设健身步道90多公里。全县拥有“三大球”场地628块,每万人拥有场地9.1块。已经实现县城“五个一”、乡镇“三个一”体育设施全覆盖的目标;到2024年底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望达3.49平方米。

  体育赛事全民参与。舒城县大型品牌赛事由政府主办、体育中心协办,如万佛湖健身走、环湖马拉松等;常态化全民健身活动由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开展。根据单项体育协会考核方案,全县现有的32个单项体育协会,每个协会每年开展4项以上有规模的赛事活动,各协会与20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常态化开展“五进”活动。目前,全县带“届”字的赛事活动有近30项。

  特色工作亮点鲜明。舒城县依托“路湖廊山”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质,打造“山湖康体、双环(环湖、环城)健体、绿廊休体”三大特色体育板块。开辟了晓天“川藏线”,建设环万佛湖马拉松赛道,完善万佛湖健身步道,建设万佛山、天子寨登山步道,开辟野猪岭、狼谷探险道等。晓天“川藏线”越野赛、长三角汽摩联赛暨晓天越野河道赛、万佛湖国际垂钓赛、环湖骑行赛等20多项赛事活动成为运动新宠。

  天长市近年来累计投入7.9亿元,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健身设施供给体系,实现了社区“10分钟健身圈”全覆盖、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”全覆盖,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.08平方米,居全省前列。

  成功打造“一市多品”“一镇一品”赛事体系,提升地方品牌影响力。天长市积极打造“茉莉花”体育文化旅游节、“天长杯”全国跳棋公开赛等品牌赛事。同时,设计全民参与、便民利民的镇(街)级社区运动会和村(社区)级运动会,做到全年无间断、月月有活动、人人有参与。

  以测促练,优化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布局。天长市建成4个室内国民体质监测站和3个含有智能国民体质监测亭、智能健身器材的社区智慧健身驿站,常年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等工作,提供“居民体质检测”—“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”—“科学健身指导”—“科学运动康复”的特色健康服务。天长市国民体质监测站成功入围“2024年度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站典型案例评审”活动全国优秀案例名单。

  狠抓社会体育组织建设。天长市大力推行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,不断完善市、镇(街)、村(社区)三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,打通基层体育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,引导更多健身爱好者积极参与健身锻炼。

  加快推进“一场两门”对外开放工作。预计到2024年底,天长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70%以上。

  芜湖市湾沚区协同推进体育事业、体育产业发展,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,建设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。

  抢占“赛事经济”风口。湾沚区以文旅思维引导办赛,以赛事体验助推文旅品质提升,并将城市特色融入赛事各个环节,实现文体旅相互赋能。立足品牌建设办赛事,芜湖半程马拉松、马拉松赛事举办了7届,“水上慢城生态六郎”自行车挑战赛举办了7届,红杨山车王争霸赛举办了6届,不断提升湾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立足产业特色办赛事,结合湾沚航空、临空特色产业,持续深化芜湖马拉松航空主题特色,在航空文旅、飞机领航、赛事包装等多个环节融入航空元素,为参赛者提供具有城市特色的独特体验。立足“草根”办赛事,大力发展体育社会组织,鼓励体育运动协会、俱乐部举办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,开展“六球一舞”联赛、农动会等深受群众喜爱的赛事活动。

  体育搭台,文旅唱戏,产业跟进。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,有力地促进了湾沚区“体育+旅游”点线面的深度融合。乘着赛事的东风,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、江南乡谷国际乡村旅游露营地、东方飞谷航空飞行营地等一批体育旅游项目相继落成,130余家体育用品生产销售、健身经营、体育培训单位集聚,运动休闲产业蓬勃发展、未来可期。

  界首市按照“群众体育出‘彩’,竞技体育出‘人’,体育产业出‘效’,场馆建设出‘果’”的工作思路和目标,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,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,健身成为群众时尚活动。

  近年来,界首市先后获评“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”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“安徽省体医融合深化试点市”等荣誉称号。界首籍运动员李玉婷荣获多项国际赛事金牌,在杭州亚运会上夺取女子4×100米接力项目桂冠、女子200米项目银牌,并先后参加东京奥运会、巴黎奥运会。

  界首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自运营以来,为群众提供运动健康测评累计逾2万人次,影响辐射人群超过10万人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界首市将科学健身与社会体育指导有机结合,以科学健身指导中心为支撑,广泛开展科学健身理念宣讲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,实现主动服务、深化服务的目标,让健身成为全市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,青少年的素质培养成为界首的时尚,体育产业的强势发展成为界首的名片,为创建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县(市、区)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望江县构建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、共建共享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,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  2024年,望江县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省市县三级业余联赛篮球比赛现场。

  加大投入有强度。以创建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县工作为契机,科学布置健身场地,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亿多元,完成县级“五个一”、乡镇“三个一”建设目标。全县建有10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、2个全民健身公园、12条健身步道、147个健身广场、135个村(社区)活动室、659块篮球场、40块足球场、4块排球场。全县拥有体育场地1508个,面积达117.5万平方米。通过科学布局,“15分钟健身圈”基本形成。

  开展活动有高度。今年以来,全县共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百余场次。其中,主动承接省市级各种赛事7场次。同时,举办丰富多彩的自主品牌赛事:龙舟赛、“村BA”、中小学生游泳联赛、中学生篮球联赛、全民健身运动会等。引入全省姚基金篮球赛、航模、车模等赛事,举办无人机表演,参与省级青少年三人制篮球赛、省级青少年田径锦标赛、省级老年人门球赛,全县群众体育运动热情高涨。

  发展组织有深度。加大体教融合、体旅融合力度,截至目前共发展体育社会组织25个,培育特色体育学校26所,社会体育指导员1300余人。今年,国民体质检测合格率达到98%以上,全民健身群众基础不断稳固,有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生活水平。

  太和县有着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,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,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。

  全面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。太和县高起点、高标准提升县乡村三级体育场馆硬件设施,目前已全面建成县级“五个一”和乡镇“三个一”,村级双基工程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区内社区、小区健身场地和设施实现全覆盖。在此基础上,1月至10月,全县新增建设球类运动场地10处、口袋体育公园3个、百姓健身房3个,并对县科学健身指导中心进行升级。

  积极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。太和县坚持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由政府主导,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由体育部门牵头组织,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以各单项体育协会为依托,积极举办适合各类人群、参与度高的活动、赛事。在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的基础上,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。辖区31个乡镇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一场不少于6个项目的综合运动会和一些具有农民特色、突出乡土气息的单项体育比赛。

  建立健全行业体育协会。太和县支持成立各类体育协会和体育团体,构建县镇村三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,广泛开展全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,以县体育总会为核心,县级体育协会和各乡镇农民体育协会为支撑,形成覆盖城乡、规范有序、充满活力的科学健身服务指导网络,增强群众健身意识,推动全民健身,助力全民健康。

  近年来,含山县以争创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县为抓手,扎实推进全动健身各项工作,坚持“党政主导、部门联动、问题导向、以人为本”的基本原则,推动实现全民健身服务多方位全覆盖。

  扎实做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。含山县县级“五个一”体育设施建设提档升级,镇级“三个一”建设基本完成。全县体育场地面积97.42万平方米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.89平方米,每万人拥有“三大球”场地数量13.58个,全面建成“15分钟健身圈”。

  推动社会体育组织发展。含山县注重发展群众健身团体,积极鼓励支持各系统、各行业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,大力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镇、村(社区)延伸覆盖,初步形成“县—街—村”三级体系。全县注册体育运动协会34个,运动项目包含武术、篮球、足球、龙舟等20余个。

  实现科学健身指导精准化。含山县深化体卫融合,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,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志愿服务“五进”活动,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,每年监测不少于1500人。截至2023年底,全县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50人,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.23人。

  体旅融合持续推进。含山县推广“体育+旅游”模式,结合乡村旅游开发褒禅山半程马拉松赛事、太湖山登山健身赛事、传统龙舟竞渡赛事等体育赛事,联动体旅商家开展“全民健身日”“暑期体旅惠民”消费活动,发放体育消费券,活动促融合、聚人气、促发展。

  自入选全国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名单以来,宁国市坚持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,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努力实现全民健身不同年龄段人群全覆盖。

  幼儿群体聚焦体育启蒙教育。宁国市坚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思路,各园将体育启蒙教育列入特色办园举措,加大经费和师资保障,布局幼儿体操、啦啦操、篮球、足球等项目。

  青少群体聚焦体质水平提升。宁国市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,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,校内紧盯每天一节体育课、校外布置体育课外作业,充分保障每天体育活动时间,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达标优良率居全省前列。城区学校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,长期开展运动项目培训,篮球、足球等项目校际俱乐部联赛贯穿学期始终。

  成人群体聚焦科学健身普及。宁国市充分发挥体育机构、专业人才、体育单项协会作用,提升科学健身指导针对性、实效性,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。建立部门主导、社会力量参与办赛机制,推行县乡村三级赛事体系。

  老年群体聚焦政策保障落实。宁国市印发《关于加强全市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》,从组织建设、场地设施半岛游戏、活动开展、经费保障等方面支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。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,协同其他涉老组织共同推进全市老年人体育工作。

  完善健身基础设施。自“十四五”以来,涡阳县累计投入 8.5 亿元,吸纳社会资本近 7 亿元,用于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。目前,全县体育场地3715 个,面积达 330.5万平方米。镇、街道“三个一”工程全覆盖,383个村(社区)“一场两台”或“一套健身路径”全部安装到位。建成体育公园2个、体育馆2座、室内游泳馆4座、标准化体育场2个、全民健身中心1个。尤其是投资建成6.5亿元、占地265亩的涡阳县体育中心,为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。

  发挥赛事带动效应。今年以来,涡阳县先后承办全国桥牌青年团体赛、安徽省县级青少年田径锦标赛、安徽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暨U系列比赛、亳州市2024年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等众多精彩赛事。通过做好“赛事+”文章,推动“赛事+旅游”“赛事+文创”“赛事+商贸”等融合发展,吸引更多人从“参与一场赛”到“玩遍一座城”。在涡阳,健身有地方,运动有技能,活动有氛围,全动健身的热潮持续高涨,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全县正以全动健身为画笔,勾勒出城市的美好未来。

  全椒县不断完善体育场地,常态开展健身指导,积极举办赛事活动,扎实发展青少年体育,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。

  不断完善体育场地。2023年以来,全椒县115个小区、行政村的健身器材进行维修配建,建成5个口袋体育公园、3个百姓健身房、15公里健身步道。全县各类体育场地共1783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.92平方米。

  常态开展健身指导。全椒县常态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校园、进社区活动,为群众提供体质检测、讲解健身知识、开具运动处方。今年以来,全县已开展体质检测3000余人。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,开展“送体育下乡镇”等主题体育公益培训72场。

  积极举办赛事活动。全椒县以“正月十六走太平”和“皖美山水”骑行赛为引领,在重要节日节点,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。印发《全椒县群众体育办赛补助暂行办法》《全椒县2024年乡镇办赛补助办法》,激励引导乡镇和体育社会组织积极举办体育比赛。2023年以来,全县开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31场。

  扎实发展青少年体育。2023年以来,全椒县举办县级示范性青少年体育活动8场,市级5场、省级2场。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55.7%。印发《全椒县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比赛经费奖励暂行办法》,调动学校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。